姚强强调,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对于新能源全面入市及未来电力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在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将在交通、建筑、材料等领域逐步替代传统能源,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随着新增装机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常态。一片片巨大扇叶,见证我国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从乏人问津的冷门赛道,到创新频出的价值热土,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到相关装备、组件出口份额全球第一,透过风电光伏的产业“逆袭”,我们能看到什么?
近日,随着最后一个点位焊接完成,华电秦皇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秦皇岛市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首块网架平台吊装,标志着项目已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据了解,该项目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海域,水深6到15米,装机规模180万千瓦,总投资约144亿元,是河北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
在近日“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绿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动上,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宣布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明确企业使用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这一重大成果,有力彰显了中国绿证在国际社会的权威性、认可度和影响力,将极大提振中国绿证消费的信心。
一家智库15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电力需求迅速增长,但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激增使中国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碳排放量下降,这也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去年发表的研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的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
为期三天的2025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9日在德国慕尼黑闭幕。在这一全球光伏产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重要展会上,中国企业以创新产品和系统集成方面的强劲优势赢得业界瞩目。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近期,多个氢能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1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7%,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9%。
从10年前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多项第一”,我国光伏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这十年,光伏产业如何走出困境、积厚成势?当前产业发展有哪些亮点,又面临哪些挑战?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上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其中山西风电、光伏表现抢眼,全年风电可利用2317小时,光伏利用1424小时。